金秋的阳光洒在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田野里满是丰收的图景,金黄的玉米穗压弯了秸秆,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农户们脸上的笑容比秋日的阳光更加灿烂。
“你看这玉米,颗粒多饱满!比去年收成好多了!”加尔苏村村民马福杰正忙着装粮,粗糙的手掌捧着金黄的玉米粒,眼里是藏不住的喜悦。“今年种的是乡里推荐的‘新玉58号’优良品种,不仅产量高,收购价也给力,今年种了600多亩地,每亩地平均能产1.2吨,以前卖粮得拉到几十公里外的收购点,现在都是上门来收,省时又省力,国家的政策真是暖到农民的心坎里了。”马福杰说。
在新疆兴鼎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座座银白色的粮仓整洁敞亮,玉米顺着传送带源源不断地涌入仓内,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在奏响丰收的乐章。
新疆兴鼎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现场负责人白本凡说:“我们从9月初就开始筹备秋粮收购,提前检修了烘干设备、调试了计量仪器,还增派了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验粮、过磅、结算,就是为了让农户粮出手、钱到账。目前我们已经收购粮食1.5万吨,后续将加大力度,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粮食丰产,更要让农户增收。为了保障农户权益,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党委和政府提前制定秋粮收购保障方案,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割,要求收购点严格执行价格上墙、标准上榜、流程公开,把玉米的等级标准、收购价格、结算方式张贴在显眼位置,让每一位农户交“明白粮”“放心粮”。
伊车乡农经站站长宋金来说:“我们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下功夫,春耕时组织农技人员‘送技下乡’,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全程为农户提供科学指导,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除了玉米等传统品类,还引导农户种植葡萄、打瓜等经济作物,拓宽增收渠道,积极落实农业惠民政策,今年全乡玉米投保率达到100%,以‘精准+温度’织密民生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