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玉米田垄间,一堂别开生面的“零距离”技术课火热开讲。霍尔果斯市农业农村局将玉米单产提升交流现场会搬到田间地头,邀请自治区农科院和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为本地种植户现场授课,让科技力量精准滴灌丰收的希望。
“大家看这块地,宽行留足70厘米,窄行控制在40厘米,这里面藏着增产的大学问。”自治区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首席专家郭文超蹲在田埂边,指着相邻的两块玉米田对比说,传统等行距种植时,植株像“挤公交”,中下部叶片见不着光,养分白白消耗。现在宽窄行就像“分车道”,宽行让阳光能照到下层叶,窄行让根系集中吸收养分。就拿这株玉米来说,根系横向能多伸10厘米,茎秆粗度增加0.3厘米,抗倒伏能力自然上去了。而且宽行能够确保植保机、追肥机通行,高温天不用人钻到地里薅草打药,既省人力又降风险。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气候造成玉米生育进程紊乱、授粉障碍及病虫害加剧等突出问题,专家团队把脉问诊,逐一研判制定技术方案。“老师,高温天气病虫害防治应注意什么?”“灌浆期还需要施钾肥吗?”面对农户接连抛出的问题,专家们以眼前长势各异的玉米为“教具”,手把手分析根源,开出因地制宜的“科技处方”。种植大户于向龙感慨道:“以前培训在教室听,总觉得像隔层纱。今天听专家在地里指着苗讲,豁然开朗!今年选择的40+70宽窄行种植模式较传统种植模式通风透光性好太多了,专家现场预估亩产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百十来斤。”这场脚沾泥土的交流,真正让科技与生产实现了血脉相通。
提升单产对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此次“田间课堂”以种植大户技术需求为支点,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全市玉米种植户更新理念、掌握技能。与会农户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精耕细作,为玉米产业丰产增效、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贡献力量。霍尔果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窦新杰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广‘零距离’技术服务模式,让良田、良种、良法环环相扣,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