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钱超峰通讯员迪尼拉·库安德克)在司法实践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人民法院察汗乌苏人民法庭不断探索巡回审判新模式。为方便基层群众诉讼,法官们骑着马儿、捧着国徽,化身司法轻骑兵深入偏远牧区,穿梭山间草场,采取“五个就地”的审判模式,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将法治阳光洒到群众心里。
“法官上门巡回办案,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真是太方便了!”
3月4日,案件调解成功后,阿某激动地向昭苏县法学咨询专家、法官巴图巴依尔表达着谢意。
阿某与塔某均为流动放牧人。2024年10月,因塔某疏于管理,使其饲养的20头牛跨过围栏进入阿某的草场吃草,持续时间长达一周,给阿某造成经济损失。双方就损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2月28日,阿某来到察汗乌苏法庭寻求帮助,要求对方赔偿损失1万元。
“无论案件的法律关系如何,但凡老百姓能找到我,就意味着矛盾已经很尖锐了!”接到案件后,巴图巴依尔向大家说。
考虑两人居住在偏远牧区,双方争议区域又在牧区草场,为充分掌握案情,解决这桩困扰双方的“闹心事”,巴图巴依尔决定奔赴事发现场。3月4日一早,巴图巴依尔带着书记员,乘车前往矛盾纠纷发生地,在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巴图巴依尔和书记员便骑马前往。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又骑马到达牧区时,阿某已经在路口等着。
“最近怎么样?有事给我说,我来帮助你们解决!”一下马巴图巴依尔就握住他的手说。
巴图巴依尔和书记员了解基本情况后,在屋内悬挂起国徽,布置出简易的“流动法庭”,组织当事人席地而坐,随着法官的槌响声,正式开庭!
“你没把牛看管好,跑到我的草场里,你就要赔偿!”
“赔偿的金额太多,我不同意!”在案件审理中,阿某和塔某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向巴图巴依尔诉说着自己的理由和不易。
经实地查看发现,阿某的草场只是用简易围栏围起的,牛羊很容易进入,塔某的20头牛也确实跨过围栏进入阿某的草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争议,巴图巴依尔将法律法规“掰开揉碎”耐心细致地向当事人讲解,设身处地为双方分析利弊得失,明确各自草场的边界,综合评估相关损失。
最终让双方甩掉了心理包袱,达成调解协议,由塔某向阿某赔偿5000元损失费,并表示今后会看管好牲畜,阿某也表示会对自家草场围栏进行加固,双方握手言和。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的第一线,也是守护百姓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基层矛盾纠纷的多种样态,我们更要用心用情对待,设身处地地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巴图巴依尔说。
察汗乌苏法庭辖3个乡镇、23个村,2024年以来察汗乌苏法庭采取“流动法庭”的模式,使辖区内大多数纠纷原地化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年均收案量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