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事人对海关通关政策不了解,当携带物品超过自用合理数量或涉嫌禁限物品被海关处理时,很容易引发执法争议。而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海关查检二科科长马小龙介绍。“我们换位思考,积极回应旅客需求,用专业的知识释法明理,用真诚的态度答疑解惑,将‘枫桥经验’矛盾原地化解的理念转化为切实的成效。”


(“枫桥经验”工作室)
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合作中心海关提炼品牌特色,选优配强业务骨干和专业律师,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枫桥经验”工作室,以“能调应调尽调”为原则,由执法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普法调解员,综合运用“法理情”,开展释法析理、答疑解惑,将每一次调解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解开群众的疑难“疙瘩”,实现争议“一站式”接收、“一条龙"化解。马小龙说:“部分旅客对海关法律法规缺少了解,现场会有矛盾纠纷问题出现,因此我们在合作中心旅检现场设立了‘枫桥经验’工作室,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沟通交流、化解矛盾的空间,及时协调解决矛盾问题。”“遇到年龄大、情绪激动的旅客,先引导到工作站创造缓冲空间,解读法条时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话,讲法讲理又讲情……”在调解专家的培训下,调解员们把调解工作做成了有温度的交流沟通。“以前遇到纠纷,怎么说怎么做心里没底,现在经过培训,化解矛盾心中有‘法’了。”调解员熊伟萍自信地说。

(海关执法人员正在对出境游客进行安检)
陈磊在乾锣湾海外广场从事烟酒销售生意,在合作中心海关的宣传引导下,他对客户购买哪些物品能带出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诚实地告知每一位消费者,久而久之大家对他有了足够的信任,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合作中心商户陈磊说:“海关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提醒在通关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我们商户也熟知了海关政策规定,在日常经营中积极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工作室建成后,合作中心海关不仅致力于事中调解,还开展多渠道普法活动,进行源头预防,推进普治并举。通过“送法上门”、开展“不一样的国门卫士”海关开放日等活动,邀请政府、企业、群众代表走进海关,深入宣传海关政策法规。截至目前,合作中心海关监管出入境人员超670万人次,实质性化解涉及征税、执法、通关等领域的投诉纠纷6起、矛盾苗头性问题120余起,收到锦旗2面,实现了监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合作中心商户张莉说:“在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我们可以了解海关相关法律规定、开展贸易有哪些利好政策,学习通关流程的一些知识。”

(海关执法人员正在收集、查看意见建议信件)
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海关查检二科一级行政执法员马旻悦说:“我们在合作中心旅检大厅制作‘谁执法谁普法’宣传栏,在进出境通道更新设置海关政策宣传架、国门生物展示柜、旅检通关指南,在LED屏滚动播放普法微视频,就合作中心通关流程、旅客行李物品申报事项、免税政策、进出境禁止携带物品、打击走私及处罚等规定进行宣传和解读,开展“嵌入式”、情景式普法,以案说法,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海关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有了实体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海关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1-11月累计答复12360转办的督办事项6项,调解霍尔果斯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服务工作1起,形成前端化解、事中调解、后端调处和事后反馈监督闭环。乌鲁木齐海关第四派驻纪检组组长王兴福说:“海关纪检部门通过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方式,收集汇总群众对海关的纪律作风、服务态度、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涉及廉洁纪律方面的问题依规依据进行处置,不断提升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