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霍尔果斯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公开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信息公开 |
霍市政办发〔2022〕20号
各乡(片区)街道人民政府(管委会)办事处,区(市)各委、办、局,驻霍各行政、企事业单位:
《霍尔果斯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霍尔果斯市第二届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12日
霍尔果斯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健康霍尔果斯建设,切实提高全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伊犁州直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霍尔果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霍尔果斯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霍尔果斯卫生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体系初步构建,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大幅提升,人口得到均衡发展,人均寿命达7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霍尔果斯市新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超过6万平方米。截止2020年底,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乡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13个),实有床位数156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7人,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各乡卫生院为配套,村卫生室为支撑的城乡居民全覆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具雏形。13个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每个乡卫生院实现有1名执业医师或全科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村卫生室配备药品不少于123种,实行零差率销售,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全面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辖区内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及医用耗材加成。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州、市、乡(片区)三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全面无缝衔接、柔性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加快建设市域医共体,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远程诊疗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格干沟卫生院荣获“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以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为主体,建成下联乡(片区)村(社区),上联地州,横联援疆省市、自治区三级医院的远程医疗协作网。
——疾病防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5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市、乡(片区)全覆盖,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建立了艾滋病等专病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在管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率90%,抗体检测率100%,重大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整率达90%,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90%。积极稳妥处置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28.14%。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域内卫生人才队伍23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人。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改革,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儿科、中医科、精神科、妇产科等市人民医院紧缺专业为重点,完成2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和高中起点专科学校免费医学生7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采取市域对乡(片区)层层帮扶的形式,累计派出154名医务人员赴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帮教,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2052人次,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效弥补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不足和能力欠缺的短板。
——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成立霍尔果斯市中医院,核定床位数50张。全市建成中医馆3所,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大力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和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实行17种适宜技术。
——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健康霍尔果斯”战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建设,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开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信息系统综管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具备开展远程会诊医疗机构4个。
——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民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扎实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市人民医院积极推进老年医学科创建,配齐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业设备。
——医疗援疆成效明显,健康扶贫任务圆满完成。援疆建设效果显著。援疆省市累计安排医疗卫生类援疆资金800余万元,支持霍尔果斯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帮带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全面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大力开展市区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全面消除市直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和人员“空白岗”风险。全域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有效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有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依法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四早”要求,认真细化“防、治、控、保、稳”工作措施,抓实联防联控、核酸检测、流调溯源、患者救治、监测预警等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八项监测预警机制,守住口岸输入的风险点,确保了口岸畅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节面临的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仍需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暴露出公共卫生网络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力量薄弱,医防协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制机制不完善,口岸边境城市应急处置方面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明显,工作力度还不够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应对能力仍需要加强。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协调。市、乡(片区)、村三级医疗体系不够健全,市域内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明显不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市区,乡(片区)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均衡,一些病人流失至兵团或附近县市就医。
——老年健康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等“刚性需求”加快增长,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养融合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求,将是“十四五”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霍尔果斯作为新兴城市,外来人员多,经商等人员对高水平医疗服务、康养等的需求不断增长。
——妇幼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压力增大。妇幼健康配套产业链缺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配套不齐全,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将面临新的挑战。
——人才队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卫生人才培养能力和储备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基层人才资源比较短缺,乡(片区)、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3个卫生院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人员共计33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92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仅35.87%,推进“两个允许”政策落实力度不足,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村医在保基本、强根固基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节发展机遇
——各类政策叠加增效。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出台了《“健康新疆2030”规划纲要》(新党发〔2017〕32号),州卫健委发布了《“健康伊犁2030”规划》等一系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和长期规划,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为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发展目标定位提升。“十四五”时期,新疆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将基本建成辐射周边国家的医疗服务中心,伊犁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中心的分中心的目标为霍尔果斯打造医疗中心分中心重要支点带来了发展机遇。
——对口援疆力度加大。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各方力量对口援疆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援疆省市的对口支援将为霍尔果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动力。通过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不断放大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市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人才、管理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将明显提升,各族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将进一步增强。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健康霍尔果斯建设为抓手,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优质布局,促进卫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推动霍尔果斯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
——健康优先,良性发展。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市情,将健康理念融入卫生健康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居民健康的前提,加强健康教育,转变居民健康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完善服务。遵循科学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霍尔果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独特性和普遍性,健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综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改革创新,协同发展。推进政策协同和制度创新,以居民健康需要和看病就医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补齐发展短板,注重学科人才、制度环境等软件建设,着力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智慧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技术应用,提升服务供给质效。围绕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三医”联动,激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活力,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坚持政府主导,坚守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底线,充分发挥政府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市场调节作用,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符合霍尔果斯特点、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
第三节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功能定位相匹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智慧化、整合型、高品质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完善、系统、规范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向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中心分中心的重要支点坚实迈进。
——聚焦健康霍尔果斯战略落实。基本建成覆盖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力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聚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强化基层和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责任,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到2025年,霍尔果斯市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有效运转,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聚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成培育一批临床重点专科群,市级医院以搭建体制机制为主线,补齐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为导向,有效落实在市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不断提高。
——聚焦中医特色优势。市中医医院建成投入使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示范性名医队伍不断壮大,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内涵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健康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聚焦健康产业发展。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利用地方特色中医等养生保健资源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健康服务品牌,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霍尔果斯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领域 |
主要指标 |
单位 |
2020年实现 |
2025年目标值 |
指标性质 |
健康水平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75 |
76 |
预期性 |
孕产妇死亡率 |
/10万 |
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
16 |
预期性 |
|
婴儿死亡率 |
‰ |
6.5 |
预期性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9.6 |
预期性 |
||
健康生活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 |
16.7 |
23 |
预期性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 |
25.1 |
23.3 |
预期性 |
|
资源配置 |
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张 |
5.72 |
6.3 |
预期性 |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11 |
2.54 |
预期性 |
|
其中:每千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0.38 |
0.57 |
预期性 |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
人 |
2.41 |
3.2 |
预期性 |
|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 |
人 |
0.24 |
0.6 |
预期性 |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
人 |
2.23 |
3 |
约束性 |
|
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
人 |
0.88 |
0.9 |
预期性 |
|
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个 |
0.71 |
4.5 |
预期性 |
|
健康服务 |
以乡(片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 |
90 |
≧90 |
约束性 |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 |
34.02 |
31.52 |
约束性 |
|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
% |
85 |
≧90 |
预期性 |
|
产前筛查率 |
% |
75.18 |
≧75 |
预期性 |
|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 |
% |
60 |
≧65 |
预期性 |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 |
87.62 |
≧90 |
预期性 |
|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 |
94.13 |
≧90 |
预期性 |
|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 |
37.5 |
≧60 |
预期性 |
注: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4项指标为逆向指标。
第三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推进健康霍尔果斯建设
1.完善健康霍尔果斯建设工作机制。建立霍尔果斯健康促进决策机制,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霍尔果斯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各环节,依法推进健康霍尔果斯建设。建立健全健康审查机制和重大健康问题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在制定涉及可能影响公共卫生、居民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文件前,应当开展健康影响评价。完善健康霍尔果斯行动推进协调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共建共享共治工作格局。
2.开展多元化的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力水平建设,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改革,补充医疗资源,实现基层首诊,为居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积极申报打造自治区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自治区级慢病示范区、自治州级医养结合试点;实施健康霍尔果斯建设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开展“三检三健”活动,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全方位推进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健康环境促进等15个专项行动,围绕六大项61个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监测评估。实施“健康细胞”创建行动,将健康理念植入最小单元。加快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2024年成功创建健康促进市。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发挥援霍专家优势,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加强城乡居民营养和膳食指导,提升全民营养健康意识,促进居民合理膳食、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培养“医体”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逐步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实施控烟行动,广泛开展党政机关创建“无烟机关”活动,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3%。
3.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巩固“周末大扫除”活动,积极动员各乡(片区)街道、各部门(单位)定期开展大扫除、志愿者服务,集中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发挥周五“爱国卫生运动日”作用,对建筑工地、垃圾堆放点、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卫生大检查,在霍尔果斯市零距离等平台,发布“红黑榜”,引导干部群众打扫卫生,保持整洁。“十四五”期间,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到2025年前,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单位20家、自治区级卫生村(社区)8家。
4.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社会办医审批流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肿瘤、儿科、老年病、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独立设置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安宁疗护、健康体检等专业机构,在准入、执业、监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落实诊所备案和医疗机构设置审批规定,鼓励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诊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保之外的需求。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强化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促进社会办医守法诚信经营、规范健康发展。
第二节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1.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市域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络。建立有效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辖区内各级各类机构和相关部门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职责,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各负其责,积极推进重大疾病预防。通过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核酸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夯实实验室能力,打造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核酸检测实验室,疾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组建公共应急卫生服务中心,招聘人员形成专业应急队伍,负责应急事件的处置。加强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配备及培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功能,提升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传染病防控的能力,发挥疾病防控网底作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发挥疾病防控网格化管理功能。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业设置卫生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现代化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机制,重点提升呼吸道、肠道、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监测能力和病原体变化趋势分析能力,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聚集性疫情监测,为科学预警提供支撑。在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开展慢性病、学生常见病、职业病、食源性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推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数据收集能力,为制定相关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争取自治区疾控中心从人员编制、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申报自治区级鼠疫监测点。
3.全面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业类别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健全政府主导,综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的整合型重大疫情救治机制。通过项目建设、设备购买、人员招录引进等方式,建设应急队伍,与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形成互补模式,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应急水平。
4.综合完善平战结合体系。统筹传染病收治床位、医护人员、救治设备、实验室等资源,健全统一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霍尔果斯市应急储备基地布局,根据国家及自治区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储备疫情发生后三个月需求的医疗物资,并精准调配重要医疗物资。完善平战结合机制和应急状态下医疗救治分级响应、梯次启用、资源调集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征用机制,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要兼顾应急救治和隔离需求,预留平战转换接口,制定应急状态下可临时征用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等场所清单。
5.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卫健系统行业内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生产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确保全市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第三节做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和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推动“上下分开”。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双向协作和转诊机制,做好市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与高血压、糖尿病质控监测系统的衔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数据共享。到2025年,建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实现市区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提升基层公共卫生能力。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各类服务数据的整合利用和比对,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方便城乡居民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2024年,申报打造自治区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3.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提升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和获得感为核心,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建设和签约后服务质量提升。加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规范管理。全面发展“互联网+签约服务”,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健康服务模式,开展以家庭病床为重点的预约上门服务。加强签约服务履约效果考核,建立以签约居民为主体的反馈评价机制。
4.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统筹考虑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业人才培养,推动精神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切实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管理,不断提高随访服务规范化,依法保障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卫生法》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
5.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突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做好前期预防,稳步推进全人群职业健康保护。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强化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持续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监管水平。加大职业病保障力度,落实救助措施。加强职业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提升工作水平。推进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推动职业健康科技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到2025年,全市职业健康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职业健康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节完善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建设,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补充医疗资源,实现基层首诊。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3年3个乡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通过自治区标准化复验;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卫健委行政部门责任,整合利用好专家资源,加强培训指导,规范操作流程。对标对表国家能力标准,组织3个乡卫生院持续改进和提档升级,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突出服务特点、改进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到2025年,3个乡卫生院全部达到基本标准、1个乡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
2.全面加强市级医院医疗能力提升。市人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州友谊医院组建医联体,实现远程诊疗全覆盖,纵向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市人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合作,打造特色儿科科室;深化州友谊医院托管,每年将市人民医院2个较弱科室交由友谊医院托管,并进行年度较弱科室专业技能考核,促进市人民医院技术、管理双提升。通过医共体建设、对口帮扶、业务指导等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人民医院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及急诊、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中医科等学科建设,至少培育1个州级重点临床专科。提升手术科室、重症科室等床位比例,探索开展日间手术、药物门诊等服务。市级综合医院加快推进市域内检验、心电、影像、病理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和胸痛、创伤、卒中、孕产妇、新生儿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补齐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
3.积极推进开展医疗卫生对外交流合作。提升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力争“十四五”期间达到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多方争取资金项目加快霍尔果斯市中医医院建设,探索开展跨境医疗和远程会诊;突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窗口”作用地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中医药特色文化传播,积极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推进合作中心康养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面向周边国家的高端体检、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等医疗健康产品服务及抗疫对外合作,努力打造对外开放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第五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以市人民医院为主体,3个乡卫生院为支撑,横向理顺发展关系,实现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人员调配、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目录,持续加强紧密医共体建设。积极与自治区、自治州医院对接,推进重大疾病和薄弱学科的专科联盟建设,在州、市、乡三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协作网全覆盖的基础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人民医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签订帮扶协议,逐步开展帮扶工作。根据自治区、自治州医保局安排部署,统一跟进落实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制度导向功能,建立合理的就医流向。
2.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国家“两个允许”的要求,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监督考核,将维护公益性、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防控疾病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等作为核心予以考核和评估。突出能力业绩导向,医务人员薪酬与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等可量化的标准挂钩,推动市人民医院纳入自治区医疗改革监测体系建设。
3.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持续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健全短缺药品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持续加强重点药品监测。根据自治区、自治州医保局安排部署,统一跟进落实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基础上,建立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预付机制。在落实医疗机构采购结算主体的前提下,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支持药品、耗材零售企业开展多元化、差异化经营,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加强“两票制”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黑名单”制度。
4.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队伍力量,强化监督执法能力保障,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要求,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运行规范、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长效机制,推进监管法制化和规范化。
第六节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深入贯彻《中医药法》,全面落实《自治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20〕11号),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立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2022年底,市中医院投入使用,理顺体制机制,先行开设内科、外科、中医门诊、康复科、针灸科等科室;市中医院与自治区中医院组建医联体,帮扶工作全面开展;力争2023年市中医院达到国家二级乙等标准,强化骨干作用;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起到网底作用。
2.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育打造市中医院特色专科,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强化中医药治未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建设,开设足疗、正骨、小针刀等特色诊疗项目,推进中医“三名三进”工程(三名:名医、名科、名院;三进:进学校、社区、家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和交流合作,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积极支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诊所)发展,鼓励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诊所)连锁经营,对民营中医机构在医保定点、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一视同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升中药材质量,增强中药材种植、加工能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结合中亚国家优质中草药优势,引进一批中草药产品初级加工衍生链。深入挖掘整理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并发挥独特优势,推动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多方引进高端人才或者搭建实验室开展中药制剂研究、“哈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建设,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医药独特文化。
3.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加强人才交流交往,借助自治区中医院等平台优势,积极遴选名中医和重点中医人才、青年人才,开展“读经典、上临床、拜名师”活动,实施精准培育,培养一批中医特色科室骨干和技术带头人。推进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扩大农村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健全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机制。加强人才供给,通过开设名医专家工作室、聘用银发人才、乡土人才等途径,每年引进2—4名专家坐诊,选送5名业务骨干前往自治区中医院、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等地培训提升。
4.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当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与中医医院合作建立就诊绿色通道。在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设立面向老年人群的专用就诊窗口、诊疗区域,与区域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建立协作、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专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
1.加强完善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2.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本市中医医院建成2个特色优势专科。 3.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十四五”期间中医馆建设达到100%。 4.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建设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
第七节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人才资源配置。根据上级人才工作相关要求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各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积极完善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引进人才,建立一套选拔、培养、使用卫生技术人才的完善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引进各类人才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好医学类高校毕业生聘用工作,大力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卫生人才,特别是引进硕士博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协助解决引进人才住房、子女上学、配偶工作等实际问题。
2.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疆内外智力,变“刚性”引进为“柔性”聚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加大高层次、高学历、柔性引才力度,拿出人民医院现有编制招录和调任15名左右初级和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发挥苏州、连云港援疆专家团队的优势,实施“名师带高徒”工程,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至少选树3个名医工作室,借助人才改革试验区的利好政策,给予经费支持。
3.提升卫生队伍素质。坚持“请进来”,依托组团式援疆、援霍力量,引进多学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传帮带”,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辖区内医疗服务能力与保障水平。坚持“走出去”,依托“名医名师培训”“医疗援疆”等援疆项目,不断输送本地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至上级医院、对口援疆省市医院进行跟班学习,不断强化本地医疗力量。扎实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和高中起点专科学校免费医学生的安置工作,不断充实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积极与连云港市卫健委、海州区卫健委对接,每年由连云港、苏州共派不少于20名援疆专家,每年安排不少于5人前往连云港开展短期医疗挂职培训。
专栏:医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工程 |
1.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2.利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和“医联体帮扶”工作,建立中、短期卫生健康专业人才对口援助机制,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学习交流,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 3.继续通过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以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为基层卫生服务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
第八节促进人口与家庭协调发展
1.持续加强妇幼保健和服务能力建设。以“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为抓手,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落细。加快霍尔果斯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优化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资源,按照二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对原市人民医院进行改造扩建,增设妇科、儿科以及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内部科室。依托市域医共体工作机制,与市人民医院组建医共体,整合医疗资源,在基本职能不变的前提下,明确定位,各有侧重,形成均衡补位发展。以妇幼能力提升项目为契机,加大对霍尔果斯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投入及人员培训力度。整合霍尔果斯市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卫生院的妇幼保健职能,对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认真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面保障母婴安全。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鼓励“学前教育+用人单位+”等多种模式发展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成一所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母婴设施建设,为婴幼儿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条件,全力维护妇女儿童健康。延伸市人民医院产科服务,以医院妇产科、儿科等为依托,引进月子中心等孕婴服务机构。
2.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科学教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加快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深化医养结合,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和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多措并举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加强老年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3.推进三孩生育政策落实落地。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推动实现适度生育。继续实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适时优化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4.完善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积极构建人口监测点网络,认真开展人口形势、人口流动和家庭发展状况监测预警工作,掌握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变动趋势,跟踪评估计划生育工作进展以及生育政策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业务协同。推进人口信息化平台建设,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新疆全员人口统筹管理系统。
专栏: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工程 |
1.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2025年建成一所示范型托育机构。 3. 争取各类资金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具备医疗、保健、康复等综合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引导专业化机构进社区、进家庭。 4. 探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大院开展协议服务、委托管理等基层医养结合试点建设。 5. “十四五”期间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康复)科室全覆盖。 6. 推进门诊特殊慢性病诊疗服务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7.开展儿童健康保健,确保核心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8.为0-6岁儿童开展13次的眼保健和视力筛查。 |
第九节推进智慧化医疗健康服务
1.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在现有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信息化平台,逐步形成统一的、功能齐备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向上链接自治州级平台,向下覆盖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霍尔果斯市范围内医疗卫生健康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按照国家制定的信息化标准,制定数据开放、指标口径、分类目录、交换接口、访问接口、数据质量、协同共享、安全保密的规范和框架,畅通大数据在部门内部的共享通道,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
2.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实现基层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标准化应用和安全管理,满足基层基本医疗、基层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慢病管理、老年健康、健康教育等服务,支撑药品供应保障、中医药服务和综合管理等应用。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广泛应用。
3.深化“互联网+医疗”服务。深入推进电子健康卡应用,进一步简化患者结算流程,逐步优化诊疗过程,实现一部手机完成体检、门诊、住院、结算出院等全流程操作。拓展远程会诊相关应用,提升远程会诊服务能力。
第十节促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持续完善37个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坚持已脱贫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费用控制等政策,切实降低大病患者尤其是低收入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充分发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并完善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
2.健全完善脱贫人口健康危险因素控制长效机制。实施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健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分工协作机制,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结核病患者隔离治疗和“集中服药+营养早餐”政策,保持结核病发病率递减态势。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检测,落实病例随访及干预措施。
3.做好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健康乡村建设目标,持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市人民医院提标扩能工程,不断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巩固拓展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
第十一节推进兵地卫生健康融合发展
1.严格执行规划建设“一张图”。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一体联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逐步打通兵地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监督执法结果、计划免疫接种等信息互认互查。进一步拓展兵地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督导、专家多点执业、应急救援等合作渠道,巩固兵地“一盘棋”、卫生“一张网”,保障市域内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
2.推进兵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兵地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在疫情防控、市域医疗联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应急资源共享、中医药传承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融合发展,同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机构发展、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加大合作寻找突破口。
第十二节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
1.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每年争取援疆资金开展培训项目,邀请援疆省市医疗管理和技术专家赴霍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交流,同时开展基层医疗管理指导工作;选派各级医疗机构重点专科骨干人员赴援疆省市培训学习;开展健康进基层、进农村免费专家咨询、送医送药、健康宣讲等活动。
2.加大短期支援力度。在现有援疆专家帮带的基础上,针对受援单位急需支持帮带的学科,积极联系学科关联、专业结构互补的援疆省市专家组来霍短期支援。有计划地安排市直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多专业组团式到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培训进修。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对卫生健康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控制。完善推进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健康霍尔果斯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组织程度,做到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第二节完善投入机制
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分级负责制度,保障各族群众基本需求。积极推进卫生健康援疆工作与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加强援疆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使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公平有效可持续的筹资体系。
第三节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卫生健康普法宣传,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贯彻“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面提升卫生健康系统普法依法治理水平。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并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积极推进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卫生健康改革政策解读,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注重监督评价
按照“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要求,强化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规划监督评价机制、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制度,加强规划执行特别是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督促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新ICP备17002354号-1 邮箱:hegszwfwzxxx@163.com 网站标识码:6540900002
开办: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 主办: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 邮编:835221 联系电话:0999—8795893 传真:0999-879589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