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是服务为民的前沿阵地,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霍尔果斯市司法局精准把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主动脉,锚定基层法治新坐标,在规范组织机构、干部队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能力提升上出实招、干实事、谋新篇,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长效发展。

(参观法治教育基地)
严格落实“一乡(街道)一司法所”设置原则,实现乡(街道)司法所全覆盖、全部立户列编。积极探索司法所管理模式,理顺体制机制,确定以司法局管理为主、司法局和乡(街道)双重管理机制,根据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各乡(街道)司法所办公用房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外观标识统一,各类装备设施完善,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达到100%。
遵从“选出一个、培育一个、用好一个”干部任用原则,从全市优选拥有丰富法律经验的干部任司法所所长。拓宽培育渠道,争取培训机会,启动司法所调解业务“大比武”,各司法所所长结合辖区易发高发的矛盾纠纷进行现场授课、以案释法、讲解答疑,以“一所一课题”的方式对司法所所长进行比武练兵。积极选派司法所所长前往援疆单位、兄弟县市结对子、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以来,共选派司法所干部赴疆内外学习培训13人次。2023年12月,霍尔果斯市司法局伊车嘎善司法所、亚欧西路司法所荣获自治区示范性司法所荣誉称号。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创新开展司法“零距离”便民服务行动,司法所推行“3+N”人员运行机制,以1名法律顾问、1名警务室民警、1名司法所干部为核心,搭配N名法律明白人,为辖区群众提供行政复议、仲裁、公证、司法鉴定、法律咨询及远程代办等全方位、综合性、专业性的法律服务。2022年以来,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7300余人次。

(功能齐全的公共法律服务站)
根据边境司法所实际,针对涉外货物、物业邻里、婚姻家庭等各类纠纷,在国际客运站、物业中心等场所精准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11个,聘任12名派出所民警、法院法官助理任司法所副所长,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合力,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街道)。自2022年以来,共办理人民调解案件1080件,挽回经济损失3.1亿余元。
为乡(街道)司法所配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集法律法规问答、法律咨询意见书、律师实时连线、法治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一体机。在司法所接待大厅投放“法治融屏”,向群众提供“多渠道、全时空”的智能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实现了“全网覆盖、视频咨询、在线互动”的智慧法律服务新模式。

(正在进行矛盾纠纷调解)
推动市级“五个一”、乡(街道)“四个一”、村(社区)“三个一”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打造霍尔果斯市法治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基地“万人观学”,各司法所每月分批次组织单位干部、辖区群众、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等进行阵地普法,“点燃”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热情。基地建成以来,共组织101批次5100余人参观学习。


(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
创新开展“百场法治文化活动年”活动,围绕提高群众知晓率、影响力、服务面和公信力,紧贴基层群众开展司法工作。各司法所每月组织辖区群众参与法治文娱活动,为群众发放纪念品、普法宣传手册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方式,营造浓厚普法氛围。截至目前,共组织法治文化活动48次,覆盖人数3300余人。
在全市开展“法治讲堂·法治教育基层行”“宪法法律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各司法所以“巴扎普法”“马背普法”“阿肯弹唱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自2022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00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33万余份,受教育干部群众7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