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公布了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1336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疆有35个村落入选,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伊车嘎善村喜获殊荣。9月12日上午,霍尔果斯市首个“中国传统村落”揭牌仪式在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伊车嘎善村举行。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田冰参加仪式并致辞,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郭川参加仪式。

(霍尔果斯市首个“中国传统村落”揭牌仪式现场)
田冰表示,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保护和继承好传统村落,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要持之以恒做下去。近年来,霍尔果斯市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力度,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入村调查,推进传统村落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深挖村庄传统历史文脉、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等要素,建立完善了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我们将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鸳鸯琴、俄勒春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伊车嘎善村位于天山支脉喀拉布克山山脚以南,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自然环境优美,村庄以满清四合田子型结合俄罗斯农庄模式布局,有汉族、锡伯族等11个民族,是一个以锡伯民族为主体,多种民族混合聚居的行政村。伊车嘎善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锡伯族西迁戍边,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鸳鸯琴、俄勒春刺绣、葫芦烙画、锡伯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副乡长(候选人)赵开云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我们将以‘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为契机,依托传统村落保存较好的优势,以民俗文化为魂、非遗传承为基、自然资源为韵、村落民宅为形,进一步激发古村落内生动力,大力推行多元化保护利用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火起来’!”